2016年11月4日 星期五

[XSION] 三星UX總監胡裕昌:創造使用者經驗之前 先營造好的創作環境



XSION跨界創新國際論壇在10/13、10/14兩天於TAF台北空總創新基地舉行。此論壇議題圍繞在三大趨勢要素──商業(Business)、技術(Technology)以及使用者體驗(User Experience),期盼帶給國內企業及相關從業人員嶄新的思維啟發。

第一天開場,邀請來自三星電子的胡裕昌總監主講,他是三星電子2011年在美國成立第一批UX團隊的員工,導入UX核心概念於產品設計上,在5年的時間內帶領團隊逐步成長。目前主導三星的影音、家電、物聯網與其他新產品的相關使用者經驗開發。


位於美國聖荷西的三星UX團隊,擁有來自設計、工程、研究、市場行銷等專家,彼此相互評估設計的可行性及發展性。胡裕昌指出,從過去到現在,大家一直在強調如何做出好的產品、好的使用者經驗,但更應該先考慮如何提供創作者好的環境,讓交流過程更流暢,以利這支美國部隊與韓國本部一起合作,融入公司的產品開發流程,並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價值。

這一路過程中充滿了許多挑戰,包含:
小團隊在大公司結構下,如何與合作對象進行有效的溝通、發揮影響力?
身為一個菜鳥工程師和設計師,我們如何去影響創作者經驗?

擁有成功大學建築系的背景,胡總監以自身的建築模型經驗,應用到UX設計流程當中,快速的將無形想法轉換成有形的實體分享。

快速原型


1. 讓設計理念成為容易理解的形式

評估想法可行性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實作出來,不論最簡單的紙筆、繪圖軟體如Photoshop甚至是3D印表機,只要是設計師能夠方便使用的媒材,都是好的工具。

2. 驗證可行性

我們在產生想法之後,無法得知這個設計到底在技術上能不能做到,此時快速原型就是驗證可行性的一個好方法。

3. 評估系統的複雜度

有些系統表面上看來容易,其實背後隱含著複雜的架構。例如系統的靈敏度和準確度,其實是建構在一次次的修正而達成,無法一次到位。

4. 節省時間和成本

不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金錢,一次完整的把設計實作出來。掌握設計當中的關鍵要素,快速做出原型後讓使用者能真正互動、回饋,真正體驗到才是最重要的。

5. 成為最終產品的基礎

如果能有妥善的規劃,快速原型可以成為未來最終產品的基礎。

快速原型對於產品開發過程具有多種益處:對於工程師來說,他們可在產品開發早期得知,未來開發過程當中,可能會遇到哪些技術性問題。公司可在早期招募一些潛在的使用者,實際與產品有所互動,並給予回饋。除此之外,也有助於UX團隊於公司的內部溝通產生影響,增加說服能力,建立彼此對於產品的共識。


2016年迄今,三星的6位UX團隊成員,完成了超過10個專案,包括智慧電視平台等。胡總監以身為管理者的角度來思考這件事情,讓員工有最大產出的方法並不是超時加班工作,而是在一定的時間之內,發揮他們最大的潛能,找到最有效率的合作方式。


▲三星智慧電視平台(圖片來源:Chao Hung Wang攝)

如何有效率的建構原型

1. 平台化

平台化在跨平台的設計和開發上非常重要,透過統一、有彈性的系統架構,來達成裝置間彼此的溝通。

2. 模組化

使用可重複利用的元件,在開發的過程當中,容易更動和客製化。透過模組化,讓非技術性的成員也能對系統架構能有個大致概念,彼此容易給予適當的支援。


3. 開源架構

我們可以藉由開源架構吸引到更多的人才、廣大的開源社群支援,基於其他開發者的基礎上,建構所需要的功能開發。

以管理者的角度來看,有效率的建構模型讓員工能夠有更好的工作心境、避免閒置人員消耗不必要的時間。因此在資源掌控方面,我們可以最佳化員工的工作時間,並幫助團隊成員的組成。在目標設定上,團隊在過程中從A點走到B點,多變的決策更動容易讓自己走很多冤枉路,而快速原型幫助團隊在最短的時間內進行溝通和協調,以達到平滑作業曲線的目的。除此之外,胡總監也提到了,每項設計都有它存在的價值,不論他在現階段的技術發展下是否可行,我們都可以先將它保存起來,等待未來發展機會的可能性。
總結

由胡總監帶領的UX團隊以快速原型為中心的創作者平台,已經成為了三星內部溝通典範。從最先前的智慧電視,一路走到其他的影音、物聯網產品,快速原型皆扮演了開發過程中的重要角色。未來三星UX團隊將會著力在開發友善的創作者平台,並透過科技來提升跨平台的使用者經驗、虛擬與實體經驗的整合。

他最後也鼓勵UX的從業人員,除了創造使用者為中心的體驗之外,也要想想以自身為中心的創作平台,要如何發揮自身的價值,利用自己的方法,給予自己良好的創作經驗。


文章原處:http://vide.tw/5884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2016.11.15 補充:場後 Q & A

Q1. 在三星內部,如果有好的idea,但有技術和其他的條件限制,那會怎麼推動這件事情?
Ans. 在過去幾年當中,講者很多時候都是自己刻prototype,找空位自己補位,自己去找有潛力但是沒有人做的部份。累積credit,增加自己的影響力。累積自己能做到的事情,來增加自己的影響力。像講者就是利用原型來證明自己的想法,並不是沒有根據的事情。與技術人員的溝通能更有效率和共識

Q2. 在三星總部,核心團隊如何知道自己做的東西是有impact的,keep up momentum?
Ans. 老闆、競爭對手(凝聚大家的投入力),在三星總部有同個team分成兩邊。很多不開心的部分是因為榮耀沒有共享,因為是雙方共同都有投入的。業界的溝通很重要,讓自己被support很重要。在美國的team,會讓大家覺得我們是共同在解決這個問題

Q3. 專案的瓶頸,怎麼決定要放棄還是要繼續改進,怎麼評估
Ans. 透過prototype來了解困難是發生在哪個方面上,了解困難的本質是什麼。越早期發現問題是越好的
在做project的時候會做到一個段落,這樣以後才會有機會再拿回來,原因可能是因為技術成熟了。
關鍵就是把project給封存起來,這個在創作平台上是很重要的一點。不能繼續下去的也不能完全丟棄,因為未來可能會有可能性

Q4. 跨國企業如何面對不同國家的需求
Ans. 還是會做因地制宜,以中國為例

Q5. 自主創新的概念?
Ans. 重點是,知道自己為什麼達不到目標的原因,幫公司說,這是未來很重要的一個技術(說服上面的一種方法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