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一本有關多重人格分裂紀實的小說。
在美國史上,少有以精神狀況問題而無罪釋放的強暴犯
比利擁有24個人格,其中10個是顯露於不同場合情況的,每個人格負責不同方面的事情。甚至,各有自己的專業領域,電子, 醫學 , 武術等等。也操著不同地方的口音(ex. 南斯拉夫, 道地的英國腔, 或是美國的地方方言...)
另外幾個人格,則被歸類成"惹人厭的傢伙",這些惹人厭的傢伙所做的行為,惹怒外在主導人格。其中幾個人認為那些行為,會造成"比利"身體或心靈上的傷害。
因此被驅逐於內心的深處。
每個時段,都只會有一個人格使用比利的身體。
書本上描述對於人格轉換時的情形: 一盞聚光燈下,誰站在那誰就可以"出來",並有許多張床圍繞在聚光燈的周圍,其他人格各司其職,這是比利內在人格轉換的情形。嘴裡不斷蠕動,像是自言自語這則是顯示於外界的樣子。
當自己獨處的時候,他們會大聲的談話著,面對外界,則隱藏多重人格的事實,因為這會讓其他人覺得比利不正常,可能會造成比利本身的威脅。
比利從小經歷不健全的家庭,酗酒且行為不檢點的母親,和無法忍受一切而自殺的生父。後來,母親桃樂絲與米查再婚,比利從此接受繼父的各種虐待,包括生理和心理的暴力,甚至於性虐待。母親並未積極的處理這件事情,她認為既然身為一家人,就應該好好的住在一起,並包容彼此,或許她並未看到事情嚴重的一面。
比利從3歲就開始人格分裂,最早的人格是"3歲的克麗斯汀",她是個女孩,她喜歡陪著妹妹凱西玩耍,並喜歡洋娃娃等女孩子氣的玩具。
再接受繼父的虐待之後,又看見母親桃樂絲被繼父傷害的情形,無助的感受更讓他陷入情緒的膠著,接著比利分裂出更多的人格,他承受著痛苦,身心靈交迫。其中包括: 承受一切痛苦的人格,保護自己不受傷害的人格,主導一切的人格,希望愛與被愛的人格。 在眾多分裂的人格裡面,有一個被稱為"老師"的人格,他知道所有的一切,他自己也承認,自己就是比利本身,而比利本身的人格卻不自知。"老師"教導每個人格他們的能力, 包括專業領域的電子學,生物學醫學,美術等。
其中一些人格,迫使比利犯罪,他並沒有控制自身行為的能力,因此傷害了其他人,有時候,她甚或只是期望被人擁抱呵護的情感。
比利被裁定無罪釋放後,經歷了波折的醫療過程,起先他被他的律師判斷,並不適合被送往利馬醫院,那是一座專門用來隔離精神異常罪犯的醫院,在那裏比利有很大的可能會受到傷害,包括醫護人員,以及那些不懷好意的其他病患。
之後,他被送往喬哈丁醫院,哈丁院長具有這方面的權威,他也給了比利適當的醫療照護,並統整出比利部分的人格。在之後的雅典醫院,大衛醫師才又發現了其他"惹人厭的傢伙",那些被外在人格驅逐的人格。在雅典醫院他接受了妥善的照顧,友善的醫療環境,甚至有作家來為比利記錄下他的人生經歷,及內在各人格的心理狀況,雖然有部分情況實屬杜撰。
比利的狀況漸漸好轉,甚至有些人格已經順利的融合,雖然還是有時候會有分裂的狀況,不過大致上相當穩定。
一切的變故,在於媒體對比利的大肆負面報導。鎮上的人認為,此時的比利,仍然會帶來危險和威脅。在輿論的壓力下,不得不將比利重新送審,並將比利移往如監獄般的"利馬醫院",比利在那裏幾乎失去了所有的自由。他被剝奪與去外界或是其他的行動自由,也不許比利在拾起畫筆作畫,並時常有醫護人員對病患大聲疾罵。
不只是比利,在這裡幾乎所有的病患都失去了做為"人"的權利,他們被視為不正常異類,甚至不該存在於這個世界上,這裡的醫療人員如是灌輸這些患者這樣的概念。給予患者鎮靜劑,讓他們不至於造反,也剝奪了某些言論上的自由。
在書末,比利在這種環境似乎又面臨了好不容易融合的人格,又分裂的情形。
這是一種對比利本身的保護,或許這種情形反而會讓比利更容易視環境面對一切。
這樣的情境,讓比利的心理接近死亡狀態,對一切的結果不在抱有希望......
=========
比利的案例,讓大眾對多重人格的或許有更多的認識。
也讓大家提高更多關於受虐兒案件的注意,比利在部分融合人格的時期,也曾致力於宣導,減少受虐兒案件的發生。
由於社會大眾對精神疾病方面的無知,和輿論的壓力,讓比利無法得以適合他的方式獲得治療。大家認為只要他用正常人的方式過生活,必定會造成社區婦女的傷害,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讓比利在防備最森嚴的機關被關起來。
這種方式,著實扼殺了這些患者的公民權,還得面對群眾的無知暴力,對於病情一點幫助也沒有,只會更加的惡化,形成了無法逃脫的惡性循環。
希望經過這本書的出版,能讓社會大眾經由比利的案件,更加了解這些患者的心理狀況,還有所會遇到的困難。需要更多理性的大眾,利用適當的方式來傳遞更多善意的理念,來幫助這些被社會漠視的族群。他們在很多方面,和一般人並沒有什麼不同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